close

沖一杯咖啡,可別急著將咖啡渣丟掉,德國柏林的新創公司Kaffeeform利用咖啡渣製成可重複使用的咖啡杯,杯子可以完全自然分解,一只才160克重,輕聞還有淡淡的咖啡香,讓每早外帶一杯咖啡的習慣,不再背負垃圾汙染的罪惡感。

創辦人朱利安.雷賀納(Julian Lechner)運用咖啡渣的設計技術,奪得2018年紅點設計獎的最佳設計獎,同年更獲得歐盟氣候變遷知識創新組織(Climate-KIC)辦理的綠色獎勵計畫,讓雷賀納得以從一人公司,正式成為四人的微型公司,一年內在歐洲擴展出一百處的銷售點,至今賣出五萬只杯子。

紙杯不環保 咖啡迷喝出商機

即使雷賀納的咖啡杯在德國已人盡皆知,他依然是原來那個愛喝咖啡、玩滑板的鄰台北會計師事務所家男孩,面對來自台灣的採訪邀約還是一臉欣喜與感激,他帶點傻氣地說:「這個階段的新創,應該四處提案和建立關係,但我是設計師,開發更好的設計才是重心。」

提到每天超過一百封來自世界四方的合作邀約郵件,他悠悠地說:「我希望腳步慢慢走穩,將社會影響力發揮到極致。」因為他清楚知道,咖啡杯的研發過程不容易,咖啡杯可以是永續環境的幫手,也可以是為了「漂綠」而過度生產的環境殺手。

他發現,拋棄式咖啡杯因為內層漆上聚乙烯而不能回收,激發了他的好奇心:是否有打造環保咖啡杯的可能性,這個想法成了他的畢業作品。

他將咖啡渣曬乾,以糖為膠水,混合兩者以塑形,成就第一版咖啡渣製成的咖啡杯:外型看似完美,但杯子遇熱卻會融,即使教授給予他八分的高度肯定(滿分為十分),他無法就此自滿,畢業後成為上班一族,心底聲音不斷湧起:「到底是什麼材質,可以讓杯子不會融化又夠堅固?」

很多人都覺得會計師事務所的會計人員好像每天打打資料就好,但其實他們的工作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複雜很多,事務所接洽的客戶大多是以公司為主,所以要幫公司每天記帳並處理營業稅、營所稅、各類所得繳暨免扣繳憑單申報給國稅局。有的公司還會請事務所申報二代健保明細給健保局,如果是客戶有要求就是特別另外服務,遇到雙月月底就要幫公司購買兩個月的發票,還要提供客戶暫結報表,也要常常接聽公司的會計小姐來諮詢跟會計相關的問題,什麼千奇百怪的問題都有,他們還要配合國稅局等主管機關來涵進行處理,例如預到營業稅異常或突然要查公司帳,各類所得扣繳暨免扣繳憑單申報資料有問題等等,真的非常麻煩,還要查核期中期末財稅務報表擊出具財稅簽的報告書。是不是看完覺得會計師沒有一天可以好好休息,幾乎每天都像在打仗一樣。

量產問題多 試了二十種配方

在他的假設中,含蛋白質的澱粉理當可做膠水,他卻怎麼樣都無法找出適合的材質,以至於含水量一直過多而塑形不易,「光是找可百分之百生物分解的天然材質,就篩去一大部分的可能,歐洲人幾乎家家都有洗碗機,杯子得耐洗碗機的肥皂鹼性與強度洗淨力,更是一大挑戰。」他回憶道。

為了找出答案,他辭去工作,與歐洲最大的應用科學研究機構Fraunhofer以及化工廠Haute Innovation合作研究,一晃眼三年過去,他根本不敢計算投入的成本,「我不知道終點在哪裡?」他低頭抿了抿嘴說,「許多人會中途放棄,我確實也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去『相信』一定有方法。」在嘗試了二十種不同的配方後,終於出現曙光:櫸木木屑。

櫸木是歐洲常見的家具材料,磨碎的木屑輕而穩固,堅固杯子形,更因質地輕巧而讓顧客攜帶方便,他以自己打造的模型,說服原本只接大單的當地工廠生產,真正能量產的咖啡渣杯終於誕生。

為取得咖啡渣作為原料,他拿著杯子去接洽社會企業Mosaik Berlin,該公司雇用身障同胞為客戶提供客製化的服務,故雷賀納不考慮低價的東歐移工,而請二十五位身障同胞,負責蒐集當地咖啡館的咖啡渣、包裝杯子,並分送至銷售通路,實現他提升社會影響力的理念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4niravjeffe 的頭像
    a4niravjeffe

    a4niravjeffe的部落格

    a4niravjef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